自治区检查组来巩留县指导母婴安全工作
1 min read
为进一步推动危重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提高产科、儿科服务质量,加强母婴安全管理,有效保障母婴安全。8月8日至8月9日,自治区母婴安全工作指导小组对我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母婴安全现场指导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质控工作。
指导组一行对救治中心组织管理、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场地设施、仪器配备、转诊转运、质控及信息管理等方面逐项进行现场评估和技术指导,通过深入门诊、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查阅危重病历等方式,了解高危妊娠管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救治、产儿科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指导小组对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孕产保健科主任崔丹:“要提高对高危孕产妇的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妊娠风险评估,对‘20板艾梅乙’规范管理及Rh阴性血型等高危孕产妇的随访管理,通过加强产前筛查,提高高危因素的识别,加强孕产妇对出生缺陷的认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县卫健委党委书记贺玫:“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各乡镇卫生院业务技术指导,不断强化业务学习,建立健全母婴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母婴安全质量工作流程,以保障母婴安全为中心,以健全救治网络、提高救治水平为手段,以有效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目标,全面推动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快提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救治服务的及时性和安全性,为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来源:巩留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母婴安全宣传系列之孕期及产褥期保健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包括对孕妇进行规范的产前检查、健康教育与指导、胎儿健康的监护与评估、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和用药指导等,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一、孕早期保健(孕13周前)
孕早期是胚胎、胎儿分化发育最关键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及孕妇本身疾病影响,从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发生。应尽早到医院确诊,指导营养、饮食、运动,并保证足够睡眠,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放射线等。
孕十三周前到盐湖区妇幼保健院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电话:0359-2381160、2381155)定期产检及时发现高危因素。
二、孕中期保健(孕14-27周末)
孕中期是胎儿生长发育较快阶段,应加强胎儿B超监测,监测胎儿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双顶径、股骨、胎心及胎盘功能等)。注意加强营养,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铁、锌、钙等营养物质。
1、定期做产前检查,每4周一次。
2、参加孕妇学校。
3、衣着宽大舒适,乳房要用宽松的乳罩托起,不宜束胸、束腹或穿高跟鞋。
4、性生活应节制,动作宜轻。有流产、早产史及宫颈松弛症者禁忌性生活。
5、注意口腔卫生,每次用餐后刷牙。
6、16周后适当补充钙剂,如有贫血纠正贫血治疗。
7、适当户外活动,保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进行蹲式活动,防止冲击腹部,不宜举重和攀高。
8、孕妇和丈夫一起对宝宝进行胎教。
三、孕晚期保健(孕28周至胎儿分娩)
孕晚期是胎儿发育最快、体重明显增加阶段,营养补充的关键时期,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豆制品、牛奶、鱼虾等等。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粗粮干果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孕晚期合理的膳食能够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孕妇的体重。怀孕晚期女性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的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合适的户外活动能够调节心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孕晚期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劳累,剧烈活动,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1、产前检查,孕28—36周每两周1次,36周后每周一次。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助产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2、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8—9小时,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的血流量,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3、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勤洗澡,避免盆浴。
4、禁止性生活,以免发生早产和感染。
5、每天定时数胎动,每周测量体重。
四、分娩期孕妇注意事项
1.调整心态:孕妇进入分娩期不要太过紧张,要调节平稳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分娩,孕妇精神状态太过紧张会影响生产过程及子宫收缩,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顺产的分娩。
2.调整呼吸:孕妇进入分娩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可以听取助产士的意见,出现子宫宫缩时保持深呼吸,不要大喊大叫影响呼吸,浪费产力不利于分娩。
3.及时排大小便:进入分娩期要及时排大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胎头下降,也会影响产程的进展。
4.补充营养:通过顺产的方式分娩胎儿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要备一些巧克力、红牛、汤汁类的食物补充营养,能够保持体力。
进入分娩期要去医院做好待产的准备,若有异常可以及时处理。
五、产褥期保健(产后42天之内)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通常为6周。产褥期为女性一生生理及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多数产妇恢复良好,少数可能发生产褥期疾病。
1、周围环境:室内环境要整洁、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冬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2度左右,夏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度左右。亲朋好友不宜过多探视,以免造成室内空气混浊,病毒传播,影响母婴健康。
2、适当活动:提倡产后早期活动,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第2天即可开始在床上进行恢复锻炼;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可翻身,24小时导尿管拔除后即可下床活动,活动应循序渐进。产褥期应避免负重、下蹲、提重物及长久站立等动作,以防盆底和子宫脱垂。
3、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温水清洗外阴两次,经常更换卫生巾;勤换内衣裤及被褥;坚持早晚刷牙,进餐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饭前便后和喂奶前要洗手;顺产产妇体力恢复后就可洗头、洗澡;剖宫术后2-3天即可洗头,1-2周后伤口愈合即可洗澡;洗头后注意及时将头发吹干。
4、合理营养:产妇胃肠道消化能力较弱,食欲尚未恢复,所以产后1-2天内以清淡、质软的饮食为主,以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主食应多样化,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重视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的摄入,如禽、肉、鱼、蛋等;膳食要搭配得当,不要吃辛辣食物,咖啡及酒,适当控制甜食,以免影响消化及产后发胖;月子里尽量少吃易活血的食物,如桂圆、人参之类,哺乳期间少食含麦芽、易回奶的食物,如麦乳精、麦片等。
5、乳房护理:保持乳头清洁,每天清水轻轻擦洗乳头和乳晕,切忌用肥皂或酒精擦洗;喂奶时采用舒适的体位,让整个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进孩子的嘴中;每次哺乳需两侧乳房交替喂哺,要佩戴合适的乳罩以托起胀大的乳房,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
6、性生活和产后检查:产褥期子宫内创面尚未愈合,容易引起感染,应禁止性生活。产后42天经医生检查无异常后可恢复性生活,但必须采取避孕措施。产后42天母婴应到分娩医院接受产后健康检查,确定产妇身体是否康复和婴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孕期准妈妈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1)严重而持续的下腹痛;
(2)阴道流血、流水;
(3)胎动减少、消失或异常;
(4)血压≥140/90mmHg;
(5)头晕、头痛、视物模糊;
(6)排尿困难、向下用力的感觉;
(7)呼吸困难、心慌、胸痛及持续性背痛;
(8)发热或寒战等。
出现上述征象及时就医。